月嫂在户上,这十件事不能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10 20:09

月嫂作为专业的新生儿护理人员,家政服务13825404095在入户服务期间承担着重要责任,其职业行为直接关系到母婴健康与家庭和谐。根据行业规范和实践经验,月嫂在户上服务时需严格遵守以下十项禁忌,避免因不当行为引发纠纷或安全隐患。



一、擅自调整服务内容或私自离岗

月嫂需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范围,不得未经雇主同意擅自减少服务项目(如取消夜间护理)或增加额外收费项目。某案例中,月嫂因私自将每日6次哺乳记录改为4次,导致新生儿体重增长不足引发投诉。如需调整服务时间或内容,必须提前与雇主书面确认。连续工作24小时需保证至少6小时连续睡眠时间,但不得在未交接情况下私自外出。

二、泄露雇主家庭隐私

严禁拍摄母婴照片上传社交平台,或向他人透露雇主家庭收入、人际关系等敏感信息。2023年杭州某月嫂在微信群讨论雇主夫妻矛盾,最终被追究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不得使用雇主家庭WiFi进行私人直播;未经允许不得让外人进入服务场所;护理日志等文件需加密保管。



三、违规用药及替代医疗行为

绝对禁止以下行为:

1. 给新生儿使用非医嘱药物(如擅自喂食"七珍丹"等民间偏方)

2. 用酒精、薄荷油等擦拭婴儿身体降温

3. 推荐未经验证的保健品或代购药品

上海某机构月嫂因给产妇服用自配"下奶茶",导致乳腺炎加重被吊销资质。所有用药必须核对医院处方并留存记录。

四、不规范的喂养操作

高风险行为包括:

- 夜间躺喂哺乳时睡觉导致窒息风险

- 奶瓶消毒不彻底(需100℃沸水煮5分钟以上)

- 提前冲调奶粉室温存放超1小时

- 用嘴试奶温或咀嚼食物喂食

北京某月子会所曾发生因奶瓶清洁不到位导致新生儿鹅口疮集体感染事件。



五、忽视安全防护措施

必须杜绝的隐患操作:

1. 单独留婴儿在尿布台或高处

2. 洗澡时接听电话中断看护

3. 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婴儿用品(如带绳子的包被)

4. 未洗手即接触新生儿(需执行七步洗手法)

2024年广州某家庭监控拍到月嫂边刷手机边换尿布,导致婴儿跌落床铺造成骨折。

六、过度干预家庭事务

职业红线包括:

- 参与家庭成员矛盾调解

- 对育儿方式强行说教(如坚持"把屎把尿")

- 要求雇主购买指定品牌用品

- 对家庭饮食起居提出非专业要求

某月嫂因批评产妇"娇气"引发抑郁情绪,被判赔精神损失费。



七、不专业的产后护理

常见违规操作:

1. 暴力通乳导致乳腺损伤

2. 用工业秤给新生儿称重(误差超50克)

3. 产后修复仪超时使用(单次不超过20分钟)

4. 捆绑腹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专业机构要求:乳房按摩需持双证(母婴护理+催乳师),伤口护理须戴无菌手套。

八、不良生活习惯

禁止事项清单:

- 在服务区域吸烟饮酒

- 使用雇主个人卫浴用品

- 穿着有装饰物的衣物护理婴儿

- 佩戴首饰或留长指甲操作

某月嫂使用产妇护肤品引发过敏纠纷,法院判决赔偿全部医疗费用。



九、虚假资质与经验造假

重点核查项:

1. 资格证书真伪(全国联网可查)

2. 健康证有效期(含幽门杆菌检测)

3. 过往客户评价真实性

2025年行业整顿中,17人因伪造"金牌月嫂"履历被列入黑名单。

十、忽视法定权益保障

必须遵守:

- 每日工作量不超过14小时

- 每周至少休息1天

- 加班需书面确认并付酬

- 意外伤害保险必须生效

某家政公司因强迫月嫂连续工作32小时,被劳动监察部门处罚8万元。



特别提示:建议雇主通过正规平台雇佣月嫂,服务前核实"三证一险"(职业资格证、健康证、身份证、意外险),安装公共区域监控并每日沟通护理日志。如遇纠纷可拨打12333向人社部门投诉,或通过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调解。专业月嫂应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当前最新版《母婴护理服务规范》(GB/T 31771-2025)已增加新生儿急救CPR等强制考核内容。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