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大专生”前路平坦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5 20:33

“家政服务大专生”前路平坦吗?

背景:上海首批330名拥有家政服务专业大专文凭的毕业生,日前在上海开放大学迎来毕业典礼。2014年秋季,家政服务专业在上海开放大学总校以及宝山、长宁等11所分校同时开学,首届有509名学员报读家政服务专业,其中59.7%的学习者为一线的家政服务人员。

广州日报发表练洪洋的观点:时下的家政服务市场仍然处于粗放状态,难以满足客户多元的、高品质的要求。偷懒“磨洋工”算是小事,保姆虐待孩子和老人的社会新闻也时有所闻,令人不放心。家政服务不但要有规模,还要有质量,能为雇主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优质服务。家政服务进入“质造”期时,需要注入工匠精神,精耕细作、精心出品。一位称职的保姆,要恪守这一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有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有保洁、烹饪、家庭插花、孕产妇照护、养老照护等专业技能,还要有社会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基本知识。在这些专业知识与技能中,有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可以通过日常实践习得,有些则非通过专业培训不可,譬如新生儿看护、失能老人照顾。因此,家政服务人才培养亟需外部机构介入――政府、企业、个人合力,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学费减免、资金补贴、毕业证与资格证互认等),吸引更多保姆参加职业培养,获得必要的职业技能。

小蒋随想:系统学习了家政服务专业的大专毕业生,算是给家政行业注入了科班的力量。随之一些问题值得关注。比如,他们是直接受雇于雇主,还是与劳务派遣中心签约并委派?如果是前一种情况,科班化的家政服务员恐怕属于“灵活就业人员”,在社保、医保、公积金缴纳等层面能否跟上?如果是后一种情形,劳务派遣中心显然要“提成”,而且有关保险的缴纳八成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得由家政服务员自己掏。应当看到,家政服务员社会地位不高,不光是“伺候人”的旧观念导致,还因为他们缺乏社会保障,没有传统的“单位人”属性。倘若社会地位与保障问题不能得到妥善处理,科班毕业的、有了学历的家政服务员难保不会改行,或者不在一线从事家政工作。专业化的、高水准的家政服务也会带来用人成本的上升,一些富裕家庭承担起来不费劲,但很多收入不高却有“请人”需求的普通家庭恐怕难负担。所以,市场对非高层次的、报酬不太高的家政服务员还是有很大需求,家政服务员也会根据技能水平的不同获得差异化的酬劳,人们要正视这一现实。

垃圾投放分类了,处理准备好了吗?

背景:6月3日,深圳市发布《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指引》要求对垃圾实行强制分类,单位和个人应承担的责任。住宅区物业服务企业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未公示垃圾分类投放时间或地点的,处2000元罚款;未将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交由符合规定的单位分类收集、运输的,处5000元罚款。单位或个人未分类投放或者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对个人处50元罚款,对单位处1000元罚款。

钱江晚报发表高路的观点:深圳的尝试具有破冰意义。一方面是形势所逼,城市的各种垃圾迅猛增长,填埋场的容量捉襟见肘,垃圾围城已经是现实的威胁,垃圾分类不破局,循环经济、垃圾焚烧这些后续的处理措施也很难破局。垃圾分类从厨房从每个家庭开始,是最有效最节约社会成本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随着这几年垃圾分类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垃圾的危害性,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分类的重要性。深圳的这些惩罚手段办法,能否实施到位依然存疑。比如,不分类要处罚,难在如何溯源。用什么办法保证违规行为能被发现,发现了以后又都能处理呢?难道每天派个人盯在垃圾桶前?垃圾分类也不只是市民的责任,更是处理企业的责任。居民分类了,可垃圾桶不分类,运输不分类,一样白搭。很多城市在垃圾分类中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居民垃圾分类,可是环保部门的转运车却一股脑倒在了一起,这样的分类自然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可能赢得市民的支持。

小蒋随想:深圳市发布《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在家庭分类投放上立了规矩,还有违者处罚条款。对公众而言,需要学习具体的分类标准,积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这未必是一种“劳烦”,更多是一种适应与习惯。垃圾分类是垃圾分类化处理的前提,但光有前提,显然远远不够。比如,废旧电池、电子产品、玻璃制品、纸张等等,有的可以实现无害化,有的可以提炼贵金属,有的可以循环利用。而在当下,垃圾分类处理面临着正规专业企业数量不足,环保成本高导致微利乃至无利,小作坊土法提炼贵金属倒是有利可图,却产生严重环境污染。正因为在后续分类处理这一环节上不给力,导致某些地方好不容易在收集层面分了类,最终还是无奈地将垃圾混在一起简单填埋。至于废旧电子产品,有的躺在居民家里“留之无用,弃之可惜”,有的因为不当处理成了环境污染的一大祸患。公众要做好前置的分类,后续的针对性处理准备好了吗?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刘琨(实习生)、王倩)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