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院坝协商】300米颠簸路如何变坦途?宣威市政协给出“修路方案”
在宣威市复兴街道稻田冲自然村一条坑洼的泥巴路上,家政服务13825404095车轮碾过,溅起泥水点点,群众躲着走、车辆绕道走成为了日常。为改变这一现状,近日,宣威市政协在复兴街道十里铺社区召开了一场以“不颠簸道路院坝会:让300米回家路板扎到底”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议题直指这300米让村民们头疼不已的通行路。
别让“坎坷”绊住乡村振兴脚步
稻田冲自然村,这个背倚青山的村落,正因宣威火腿庄园建设和省级“绿美村庄”创建而焕发新生。稻田里,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厂房中,宣威火腿的香气沁人心脾;民宿里,游客的笑声此起彼伏。然而,那条连接霖森农业科技示范园的300米颠簸路成了村民们的“心病”——雨天群众出行要蹚泥,游客来访常皱眉,通行车辆绕道走。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啥时候才能解决这条‘坑人路’?”一位村民代表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协商共话修路良策
“今天请大家来,就是商量怎么把这300米路修好,让咱们的回家路不再颠簸,让回家路‘板扎’到底。”会议主持人话音刚落,院坝里便响起了热烈的讨论声。
“修路是好事,但资金从哪来?”“修好了怎么管,别又成了‘烂尾路’。”……面对村民们的关切,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一一回应。
“资金方面,我们可以争取上级支持,同时发动爱心企业参与。”“管理方面,要建立长效机制,让群众参与监督。”……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修路的“路线图”逐渐清晰。
五项共识铺就乡村振兴坦途
经过充分协商,与会人员达成了五项共识:
■ 明确责任,多方联动。社区负责规划统筹,政协委员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政策支持和资源协调,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和监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 创新筹资,破解瓶颈。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资金项目支持,同时引入爱心企业,为道路修建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 群众主体,共建共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自己的路自己建”的共识,让群众成为修路的主力军和监督者。
■ 长效管理,确保畅通。道路建成后,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养护管理制度,加强巡查和监管,及时修复损坏部分,确保道路长期良好通行。
■ 强化保洁,提升环境。由居委会统筹,安排保洁人员日常清扫,让道路不仅“走得好”,还要“看得美”。
这场“不颠簸道路院坝会”,不但对如何修好300米的回家路达成了共识,而且修通了干群之间的“连心路”。宣威市政协领导表示,市政协将持续关注该路段的修建工作,确保协商成果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