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31 09:0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行政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保安保洁13825404095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说到底,就是市场化、企业化。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关键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满足保障党政机关高效运转需要的后勤服务体制机制。机关事务管理局作为机关后勤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指导发展后勤服务产业。

         一、充分认识发展机关后勤服务产业的必要性 

         ()发展机关后勤服务产业是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推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关键是让市场在后勤服务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现阶段社会服务市场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完全采取“引进来”的模式往往不能适应和满足党政机关后勤保障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社会服务单位对机关后勤服务的特点和规律缺乏了解,后勤服务保障的效果有时不能尽如人意’,加之,单纯的契约关系也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对社会服务单位的调控和监管有时不能得心应手。不少地方机关食堂“外包”所遭遇的尴尬就显露了这种模式的弊端。另外,这种模式客观上是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甩掉了“包袱”,财政部门也减轻了负担,但实际上却是将机关原有后勤人员再就业的压力转移给了社会,给机关和社会都可能带来不稳定因素,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加快建立健全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准入制度,引导和规范社会服务业进入机关后勤服务市场的同时,应当充分利用机关现有的后勤服务人力和物力资源,大力发展机关后勤服务产业。

          ()发展机关后勤服务产业是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发展的内在需要 

           有为才有位。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地位尚未法定化的现实情况下,机关后勤保障能力对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是一项前置性很强的工作,且又是一项随机性和应急性很强的工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如果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延续计划经济条件下“等、靠、要”的做法,很可能会因财力因素的制约而导致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滞后。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来说,如果只做“伸手派”,机关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就难以有所作为,也会直接影响到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自身的发展。因此,发展机关后勤服务产业,也将对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战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发展机关后勤服务产业是整合利用后勤服务资源的有效途径

          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机关后勤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政府职能转变、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必然要求。机关后勤服务占有大量资源,但是资源利用率却普遍偏低。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集中统一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机关后勤保障工作各行其是、政出多门,导致后勤资源重复投入多、闲置浪费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操作平台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对后勤资源的利用大多还处于粗放型状态,没有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价值。因此,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不但要强化管理职能、加快建立集中统一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而且要积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大力发展机关后勤服务产业,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机关后勤服务专业化水平,提高后勤服务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利于盘活机关后勤资产,实现机关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发展机关后勤服务产业的探索和实践

         我局组建于地级泰州市成立的初期,市财政十分紧张,没有过多的经费用于后勤保障,但是又必须完成近千名调泰干部的生活应急保障和市级机关办公、生活的基本建设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局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始终坚持把壮大后勤经济作为推动机关后勤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抢抓机遇,步步为营,不断促进机关后勤服一是找准“支撑点’’,为后勤经济发展打好基础。建市之初,我们瞄准了新区建设发展的市场潜力,主动承担了行政中心和机关住宅小区42.81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通过国有控资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这个平台,向社会招募人才,通过众多项目的开工建设,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房地产开发公司已经成为泰州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成员,开发的房源因质量优良、户型合理、价格实惠而供不应求,不仅在机关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做大做强房地产业的同时,我们又利用承担行政中心和机关住宅小区的物业服务所积累的经验,尝试走向市场,逐步向外拓展物业托管服务,先后承接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广电中心、检察院、财保公司、农业银行等多家写字楼的托管业务,树立了机关物业服务品牌。目前,房产开发和物业服务已经成为后勤经济发展的两大亮点。二是培育“增长点”,延伸后勤服务产业链条。为了做大做强后勤服务产业,我们抢抓机遇,紧紧围绕机关工作特点和机关干部的生活需求,整合利用后勤资源,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通过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和职一二参股的方式,逐步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以物业服务、装饰装潢、汽车租赁、花木工程、酒店餐饮、健身洗理等为主体的后勤服务产业链。后勤服务单位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进一步巩固了后勤经济基础,增强了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三是放大“独特点",错位竞争求发展。与社会服务单位相比,机关后勤服务单位大多规模小、经济基础弱,但是熟悉和了解机关工作特点,因此,机关后勤服务单位要在市场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就要立足保内拓外、扬长补短,打好“特色牌”。我们注重引导机关后勤服务单位发挥既有优势,在研究和把握机关工作规律、满足机关服务保障的特殊性要求上下功夫,努力在机关服务市场中站稳脚跟。我市实行公务用车定编管理后,机关部门对车辆租赁的需求上升,机关汽车服务公司应时而生。为了适应部门单位的工作要求,汽车服务公司推出了长期租赁、计程出租等业务,出租车辆不设置项灯,不标识“出租”字样,为机关干部外出公干提供了方便。同时,公司狠抓车容车貌、安全文明行车、服务质量的管理,受到了广大机关干部的欢迎,不少社会消费者也慕名前来要求提供租车业务。

         ()理顺体制,规范引导,努力推进机关后勤服务业健康发展

         政企分开、事企剥离、管办分离是机关后勤服务产业走向市场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局从理顺后勤服务体制着手,努力推动后勤服务产业实现科学发展。一是成立机关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管理公司。2003年,通过市政府授权,我局盘活存量资产,组建了瑞泰国资投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国资公司通过参股、控股后勤服务实体,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与服务实体由行政管理关系逐步向资产关系转变,促进机关后勤服务单位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国资公司作为后勤服务企业的投资参股方,通过依法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者等权利,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使后勤服务实体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能够保证为党政机关提供可靠的服务保障。二是改“单位人”为“社会人”。2005年底,我局自筹改制成本400多万元,圆满完成了经营服务型事业单位改制工作。不仅将两个经营服务型事业单位注销登记,而且对80多名事业单位改制职工连同20名后勤企业职工置换了身份,由原来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此后,又通过双向选择,。将改制职工返聘至各后勤服务企业,使我市机关后勤服务真正走上了企业化、市场化的轨道。三是理顺内部管理关系。调整机关后勤管理中心内设机构,实现其“裁判员”角色的回归。强化机关后勤管理中心作为公共管理型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能,除空调、电梯等重要设备设施管理之外,将机关大院的保安保洁、水电维修等具体服务项目全部交由物业公司承担,机关后勤管理中心则着力完善管理考评机制,加强对物业公司服务标准、质量、效率的监管力度,有效促进了物业公司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的提升。

         ()创新机制,激励发展,不断增强后勤服务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后勤服务单位改制后,企业实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但是,员工吃“财政饭”、“大锅饭”的思想并没有随之发生根本改变,竞争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为此,我局鼓励后勤企业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和后勤服务工作要求的内部激励机制,深化人事、用工、分配等制度的配套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实行企业经营服务管理责任制。实行经营管理指标定额管理,以企业近二年来收支盈亏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合理确定企业经营管理指标的基数,根据基数正、负的不同,企业此后每年分别按上年指标递增10%和递减20%确定指标,并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实行奖惩,鼓励后勤企业增收节支,提高效益。对企业的服务管理指标实行责任管理,后勤企业须在现行的服务范围、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企业管理层作为一个责任集体与企业效益紧密挂钩,实行同奖同赔。对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即根据市劳动保障部门关于企业用工工资标准的有关规定和后勤企业现有员工人数,核定工资总额,鼓励后勤企业合理调度配置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用工成本。二是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大力倡导“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推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去年以来,房屋开发、物业服务和府园酒店等企业相继开展了管理员以上岗位竟聘活动。局领导亲自参加竞岗动员会,鼓励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竞聘,同时,指导后勤企业根据员工队伍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竞岗资格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在竞岗活动中,后勤企业共有120名员工参加了竞聘,其中,有的公司参加竞岗的人数占到了公司总人数的60%。60多名优秀员工脱颖而出,走上了基层管理岗位。三是实行多种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因岗制宜、区别对待,根据管理层和服务人员岗位职责、工作要求的不同,逐步建立起适应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作实际的收入分配机制。按岗位职责分配,对企业管理层和一线服务人员分别实行岗位津贴和以“星”定酬,管理层从公司总经理到管理员,根据业绩考核情况每月享受500元至80元不等的岗位津贴,一线职工根据星级员工评比情况,按星级从低到高每月奖励30元至150元不等。按岗位技术含量分配,将企业普通员工细分为技术工和普通工,技术工每月根据技术等级享受相应的技术工资。另外,企业还根据员工的入股资金,年终实行按股分红,不仅增加员工的收入,还调动员工投股经营的积极性,逐步减少后勤企业中的国有股比例。

    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改革创新管理办法,企业员工的效益意识、成本意识大大增强,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企业进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去年底,所有后勤企业均超额完成了经营服务管理目标,员工们也从企业的发展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今年以来,后勤企业全面调整员工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员工收入增长幅度超过了14%,有些甚至达到了30%。

    几年来,我局通过发展机关后勤服务产业,进一步增强了机关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为广大机关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先后承担消化应由财政补贴4800多万元;投资近4000万元建设机关餐饮中心、洗理中心、康乐中心、绿化园林、后勤服务中心二期工程以及机关大院部分基础设施等,逐步改善机关干部的办公和生活条件,得到了广大机关干部的肯定和好评。全系统自有资产积累超亿元。在近年来举办的“万人评机关"活动中,我局连续四年被评为“作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在99个部门单位中排名跃升至第13位。

 

                                                                                         (作者系泰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