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2月30日电 题:巾帼家政助力妇女就业脱贫 促家政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全国妇联巾帼家政服务创新发展综述
新华社记者 王志
近年来,全国妇联把发展巾帼家政作为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家庭的有力抓手,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大胆创新,积极推动巾帼家政服务业职业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广大妇女就业创业、脱贫致富,推动家政服务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巾帼家政让下岗妇女重拾人生价值 一年助50万妇女就业脱贫
徐慧清是山东德州市一家破产地毯厂的失业工人,2009年进入德州市阳光大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先后考取月嫂证、高级育婴师等多个专业证书,成为公司首席“金牌月嫂”,客户排队预订她的服务。
同样,来自广西贫困县马山县的梁吉新,参加了广西妇联组织的家政培训“大篷车”进村培训后,在广西江滨医院持证上岗担任养老护理员,现在月工资3600元。她认准了这条致富路,还把姐姐、姐夫也带来从事养老服务。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妇女既是脱贫攻坚重要的工作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帮助妇女摆脱贫困是维护妇女生存权、发展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妇联组织通过抓培训、建基地、创品牌等举措,大力推动巾帼家政服务业创新发展,既为广大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又帮助大批城乡贫困妇女在家政服务领域就业创业。
广西妇联组织广西金绣球巾帼家政服务联盟开展家政培训“大篷车”进贫困县、乡(镇)、社区(村屯)活动。2015年以来,共培训7.66万多人,100%推荐就业,带动1.9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就业。
河南省妇联副主席库凤霞说,河南妇联今年实施“就业一个人,幸福两个家,点亮一片星空”的“星空计划”,8个月就免费培训农村妇女6万多人,其中85%以上实现就业,有效助力贫困妇女就业增收。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全国各级妇联开展家政服务培训70多万人次,安置妇女就业约50万人。
诚信为本让用户放心 多措并举提升职业化水平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乡家庭家政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据了解,我国老龄人口超过1.38亿,大约90%的老人是居家养老,加之“二孩”政策的落地,育婴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我国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约2000万人,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真诚是家政服务的灵魂。”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卓长立说,家政服务业要坚持诚信为本,家政服务员要带着爱心上门,把用户当亲人,用心服务,让老人颐养天年,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家庭安心放心。
上海市妇联探索家政员登记注册制度,即要求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家政服务、母婴护理等8类家政服务的全体人员,向指定的机构进行注册登记,并取得统一发放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登记注册证”。
上海市妇联副主席刘琪说,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累计登记注册家政员人数达22万多人,审核通过21万余人,有效扩大了家政服务员实施登记管理的覆盖率。
加大对巾帼家政经理人、家政服务人员的标准化培训对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山东省妇联主席邢善萍介绍,通过在山东大学举办山东大姐家政服务高级研修班等形式,省妇联三年来共培训妇女27万人。
全国妇联与人社部共同下发文件,在“十三五”期间联合实施“巾帼家政专项培训工程”,将其纳入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建立各级妇联和人社部门家政服务培训协作机制,力争到2020年使从事家政服务的妇女都能接受一次就业技能培训,一次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一次创业培训。
品牌化标准化“两翼齐飞” 挖掘家政服务发展新动能
目前,我国家政企业大多低、小、散,不够规范。为强化品牌建设,各地妇联积极加大巾帼家政服务品牌的创建和宣传,按照市场化运行机制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标准制定,促进规范化建设,扩大巾帼家政的社会影响力。
济南阳光大姐运用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打造融产学研为一体的“巾帼家政示范园区”,通过输出服务、输出标准、输出管理模式,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家政行业规范发展;湖北“木兰花”率先探索资本运用,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成为家政行业第一家进入资本市场的公司。此外,各地还有好苏嫂、皖嫂、黔灵女、红杜鹃等一大批巾帼家政品牌。
巾帼家政标准化建设成为改进和提升巾帼家政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济南阳光大姐主动承接国家标准委家政服务专业技术委员会的职能工作,不仅开发制定了5项家政服务全国标准,9项山东地方标准,还结合市场要求制定了812项企业标准,并成为全国妇联家政服务标准化示范基地。
如今,江苏、湖北、安徽、江西、辽宁、广西等地妇联也以联盟连锁的方式,完善巾帼家政企业“品牌化推进、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专业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的发展战略,逐步取得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