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检测治理市场也要除假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5 17:14

当下,甲醛污染问题成为民众在房屋装修后普遍关注的话题,甲醛检测、甲醛治理等服务也应运而生。然而,不少市民反映遭遇了甲醛“假检测”“假清除”问题。比如,广东深圳市民张腾称曾遇到不法商家,一方面利用自己对甲醛危害的恐惧心理,刻意渲染,制造“甲醛焦虑”;另一方面操控甲醛检测数值,引导购买甲醛治理服务。还有山东济宁市网友“土豆”反映,个别公司没有治理资质,却谎称能够完全清除甲醛,欺骗消费者。

面临甲醛检测治理市场“假检测、假清除”问题,专家、读者呼吁:室内空气检测行业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有关部门须进一步明确检测标准和操作规程,规制“一手检测、一手治理”的商业模式;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的商家,应严肃查处。

假检测、假清除

甲醛治理乱象多,诚信缺失

“有公司声称如果购买他们家的治理服务,检测费用全免,除完甲醛第二天不但检测合格,还可以立即住人。”张腾对记者说,然而在屋子里停留十几分钟就觉得味道刺鼻,时间长了会嗓子痛、咳嗽,“甲醛显然没有有效去除”。

制造“甲醛焦虑”,是很多商家诱导客户购买服务的惯用手法。“居住新装修未检测甲醛的房间里,导致患急性白血病”“装修、家具甲醛超标,孩子查出血癌”……一些不良商家为推销服务,在甲醛危害上添油加醋,甚至在网络上散播耸人听闻的谣言,助长民众焦虑情绪。

一些商家还试图用虚假数据蒙蔽客户。今年7月,广东广州市的陈先生在某环境治理机构购买了一次“全屋甲醛检测”服务。在工作人员抽取空气样本期间,陈先生打开机构带来的检测仪,发现在一个隐藏页面中,甲醛含量的基数已被设置成了“+0.03”。陈先生从相关从业人员处了解到,“如果基数设置为‘+0.03’,无论真实数据是多少,检测结果都会高出每立方米0.03毫克”,商家即可借此引导客户购买甲醛治理服务。

除了人为调控检测仪基本数值外,有些机构还会利用显色液等手段操控仪器数值,滴得越多甲醛浓度就越高,相反则越低,检测仪变成欺骗的道具。在一些地方,甲醛治理市场诚信缺失,初检时人为提高检测值、复检时再人为降低检测值,如此操作成为商家们心照不宣的秘密。今年2月,四川成都市读者杜女士在搬入装修过的新房前,花费2990元购买了全屋甲醛检测和治理服务。治理后,工作人员检测甲醛浓度为“合格”。然而在搬入新家后不久,她的儿子开始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之后我就找了两家更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检测,结果均显示甲醛浓度超标了一倍多,我们只能立刻搬出,在外面租房子住。”杜女士说。

更需警惕的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线上违规开具甲醛检测和治理的企业资质、个人能力证书牟利,从线上到线下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记者在某主流电商平台检索“甲醛检测证书”,发现有不少可开具相关企业资质以及个人能力证书的网店,一些商品图片上甚至用大字标榜“官方网站可查真伪”。记者随机咨询一家网店的客服,是否可以办理从事甲醛治理行业的企业资质证书,对方表示需提供营业执照,并称“一套费用600元,包含三年年审”。记者追问是否需要评定,客服随即发来一个微信账号,并表示“不严格的,基本上都能通过”。记者再问是否可以办理甲醛治理方面的个人能力证书,对方表示只需提供身份证号、姓名、本人自拍照片即可,不需要做能力测试。

陷阱多、“套路”深

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无序竞争

消费者之所以会频频上当中招,一方面,是因为甲醛治理市场陷阱多、“套路”深;另一方面,甲醛检测、治理市场一定程度上从业门槛较低,从业者资质不易辨别。

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机构购置几台检测仪、几瓶药剂就可支起摊子接活,“有的保洁员都改行干起了测甲醛、除甲醛的营生”。网友“土豆”反映,在众多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不少宣传加盟甲醛治理机构的帖子。“想做甲醛治理机构,只要成立公司、申请营业执照即可,短视频平台推广渠道开通后,就可以开始线上接单了。”某社交平台上以“除甲醛创业”为标题的短视频如是说。

行业门槛低,导致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无序竞争乃至乱象丛生。为了抢客户、揽业务,可能陷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中。张腾关注到,目前市场上不乏一些价格极低的甲醛检测、治理服务,它们往往以“特价优惠”“限时抢购”为噱头,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比如原本60元每平方米的治理价格,却被很多商家拉低到二三十元,这种远低于成本的报价背后存在的人员不专业、设备简陋、试剂不合格的风险,终将由消费者承担。

目前,甲醛治理品牌主要以“加盟”模式进行市场扩张。较低的入行标准,简单的加盟方式,让甲醛治理市场成为“圈快钱”的角逐场。事实上,近年来不少甲醛治理头部品牌“翻车”。不久前,加盟商遍及全国的“森家环保”被曝除醛服务涉嫌违法违规,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将“转化率”建立在虚假的甲醛检测数值上。在甲醛治理市场监管不足的背景下,一些品牌出事后改头换面,抹去“黑历史”卷土重来,加剧行业失信乱象。

此外,市面上还出现不少冒牌公司,盗用专业检测机构名头开展业务,给正规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李先生来自北京一家正规专业环境检测机构。今年5月,李先生接到顾客的电话,称其所在的公司检测价格不统一,上门检测人员与该公司人员信息不匹配。这时李先生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公司的名号被盗用了。“我们公司有专业的资质,自媒体账号也是经过专业号认证的,但是这个冒名公司没有经过专业号认证。”李先生多方确认后发现,该检测机构并未取得授权,而是冒用了李先生所在公司的名头,“这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名誉,还涉嫌欺诈客户”。

“甲醛检测和治理是具有一定专业门槛的工作,不是能速成上岗的,尤其它还涉及消费者身体健康,更应慎重对待。”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教授冯琳说。

专家

严格审查企业资质

筑牢室内环境安全防线

甲醛检测和治理需求日益上升,一方面,甲醛超标确实一定程度上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在商家炒作之下,很多消费者对甲醛有着过度焦虑、恐惧的心理。

近年,有关部门不断更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范。去年实施的最新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关闭门窗1小时后,室内甲醛浓度不高于0.08毫克每立方米。在实际检测操作中,检测值通常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甲醛检测首先要对室内环境进行封闭处理,如果刚好在封闭的这两天,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量多一点或少一点,检测值就会不准确。同时,气温高低也对甲醛释放量存在影响,如果在气温高的天气进行检测,可能数值也会偏高。”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金伟说。

对于除醛机构既当检测、治理“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法律法规也有明确规定,去年更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就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独立于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所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不受任何可能干扰其技术判断的因素影响,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结果公正准确、可追溯”。据此,“左手接检测、右手接治理”的商业模式属于违规操作,更别提在甲醛检测数据上造假,已经触及“红线”。

冯琳认为,主管部门应提高甲醛检测和治理行业准入门槛,严格审查企业资质;监管部门应以更强有力的监管,规范甲醛检测和治理市场,筑牢广大居民室内环境安全防线。“对于甲醛检测和治理过程中的数据造假问题,应坚持‘零容忍’,及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为行业设路标、画红线;对于存在的黑灰产业链要形成打击联动机制和常态化监管机制,让造假行径无处遁形。”

□声音

室内甲醛超标,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如果在检测、治理中再遇到各种欺诈,更会让消费者雪上加霜。治理此类乱象,必须进一步实施有效的监管。要加大对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检测机构准入门槛,严格资质审查,及时将“李鬼”检测机构“扫地出门”。坚持综合治理、重点治理相结合,及时发现甲醛检测、治理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惩治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数据及报告,进行虚假夸大宣传、恶意竞争等乱象,营造公平、有序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市场环境。

——民主与法制时报

从表面上看,甲醛检测机构如此做生意可以赚到不少钱,是“精明”之举。然而,信任是商业的基础,类似的造假多了,必然会影响行业声誉。甲醛检测和治理数据造假的多重危害应引起社会重视,倘若造假的风气继续在行业内蔓延,整个行业生态就可能惨遭破坏。失去信任很容易,重建信任却很艰难,狠刹这股造假风已成当务之急。无论是出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与健康的目的,还是为了促进这个行业健康发展,都要对这类行为坚决给予整治。只有让这类数据真实可信,治理有效透明,才能让消费者安心购买甲醛检测与治理服务,从而最终实现供需双方的共赢。

——北京青年报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